> 文章列表 > “清光野色自浮游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清光野色自浮游”的出处是哪里

清光野色自浮游”,这句诗听起来像是古人穿越到现代,专门为你焦虑的都市生活量身打造的治愈良方。你是不是也在想:这诗是啥意思啊?为啥古人总爱写一堆看不明白的句子?

其实就是古人告诉你:别整天盯着手机屏幕了,去看看星星吧!去看看树,看看风,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古人是这么说的:“半点嚣尘不敢留”,意思就是说,哪怕是一点点世俗的烦心事,也要统统赶走。

你可能会问:现在的生活这么 busy,哪里去看星星啊?别急!古人早就想到了,你可以在家里摆个鱼缸,养几盆花,买个加湿器,营造出“万竹围松风似秋”的意境。

当然,你也可以直接去公园散步,哪怕在阳台上种点花草,感受一下“清光野色自浮游”的美好。记住,古人不只写诗,他们还会“从教无骨可封侯”,意思就是说,就算当不了大官也没关系,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。

所以,别再抱怨生活太苦逼了!古人早就告诉我们:诗和远方不在天边,就在你的心里。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,你会发现,原来“清光野色自浮游”的感觉,就在你身边。

“清光野色自浮游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清光野色自浮游”出自宋代叶茵的《清晖亭》。

“清光野色自浮游”全诗

《清晖亭》

宋代 叶茵

半点嚣尘不敢留,清光野色自浮游。

一泉走石夜多雨,万竹围松风似秋。

剩喜有诗堪献佛,从教无骨可封侯。

上人回施清閒供,兰芷香中著茗瓯。

《清晖亭》叶茵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清晖亭》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。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,通过描绘清新、宁静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纷扰尘世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。

诗中的\"半点嚣尘不敢留,清光野色自浮游\"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,不愿停留在繁华喧嚣之地,而是渴望追寻清净自然中的宁静与美丽。

\"一泉走石夜多雨,万竹围松风似秋\"描绘了夜晚雨水滋润下的泉水和倒映着月光的石头,以及被竹子包围的松树,给人以凉爽和宁静的感觉。这里的秋风象征着岁月的流转,也体现了诗人内心对时光的思考。

\"剩喜有诗堪献佛,从教无骨可封侯\"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。诗人认为自己的诗歌虽然不能成为功勋赫赫的将领,但却可以献给佛祖,表达自己的心灵追求和感激之情。

\"上人回施清閒供,兰芷香中著茗瓯\"描绘了僧侣回来进香,为寺院带来清净宁静的氛围,其中的兰芷香和茗瓯则象征着清香和茶水,给人以舒适和宁静的感受。

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寺庙为背景,通过描绘清新宁静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。同时,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心灵追求的思考也贯穿其中,使得这首诗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,又有内心感悟的表达,具有深远的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