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山药的繁殖方法

山药的繁殖方法

山药的繁殖方法

山药的繁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
1. 芦头繁殖 :

选择健康无伤口的芦头作为母体,在18厘米左右的位置折断后放置太阳下暴晒,促进伤口恢复。

挖坑进行贮藏,越冬地面温度保持在5度以上时进行深翻施肥。

行距控制在40厘米左右,株距18厘米左右,做畦准备栽植。

栽植后及时浇水,正常管理下2-3周左右后便可生根出苗。

2. 株芽繁殖 :

通过山药豆进行,摘除山药豆放在干沙储存,春季取出晾晒后播种。

株行距控制在10*22厘米左右,挖好播种穴,每个穴中放入3粒左右的山药豆,再覆盖5厘米细土。

播种后大约两周左右便可出苗。

3. 块根繁殖 :

挑选母根切成小块,在切断面放入石灰粉,再暴晒。

种块大小以200-250克为宜,切口处粘草木灰,放置数日待伤口愈合后再栽。

4. 切块繁殖 :

收获时选择产量高、抗性强的块茎作种株,晾干后贮藏。

长形块茎任何部位都爱生不定芽,可任意切段繁殖。

块状种往往只有顶部才能发芽,切块时应纵切。

5. 零余子繁殖 :

零余子即山药的株芽,在山药收获时摘下,晒干后贮藏于低温干燥处。

播种前将零余子埋于湿沙,保持20℃-30℃温度,经过10-15天即可出芽。

6. 山药栽子繁殖 :

山药块茎上端较细,先端有隐芽和茎斑痕长30-40厘米,重约100克,常切取这一段供做种用。

切口处涂上草木灰,晾干后贮藏阴凉干燥处,到第二年栽种。

以上方法中,零余子繁殖和块茎切块繁殖在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,因为它们可以节省块茎资源并且较为省工。不过,连续使用同一种繁殖材料可能会导致种质退化,因此需要注意种质的更新和多样化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山药的种植技巧有哪些?

山药繁殖中如何避免种质退化?

零余子繁殖和块茎繁殖有何区别?